400兵打造是一个需要精细规划资源分配和兵种搭配的过程。这一打造过程的核心在于平衡前期扩张速度与后期作战能力,尤其注重步兵、轻型坦克和榴弹炮的协同发展。步兵作为基础兵种,虽然单体战斗力较弱,但编制数量优势明显,适合处理反坦克炮和建筑目标。轻型坦克在前期野地攻略中表现突出,兼具机动性和火力,而榴弹炮则提供必要的远程支援。这三种兵种的合理配比是400兵打造的基础框架。
资源管理是400兵打造的关键环节。前期需优先确保钢铁和石油的稳定产出,这两种资源直接影响兵种的生产速度和规模。民居与军工建筑的比例建议控制在1:1,以确保资源与兵力同步增长。野地采集是资源补充的重要途径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消耗策略点。在7天保护期内完成城市基础建设后,可逐步将重心转向兵力扩充。骑兵和突击炮作为过渡兵种,成本较低且实用性较强,适合在资源有限时快速形成战斗力。
紫色兵种的引入标志着400兵打造进入中后期阶段。M26潘兴重型坦克和M40自行火炮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单位,前者承担前排抗伤职责,后者负责范围杀伤。两者的等级需根据资源状况动态调整,优先保证主力兵种的强度。T95坦克歼击车作为反装甲单位,等级无需过高,但需确保其能有效应对敌方重型单位。空军方面,侦察机的视野优势不可忽视,尤其在高级叛军区域,视野缺失可能导致策略点浪费或兵力损失。
军团系统为400兵打造提供了更高阶的战术支持。军团城市可生产高级兵种如喀秋莎火箭炮,其超远射程和范围伤害能显著提升攻城效率。军团成员间的资源调配和战术协同同样重要,闪电战或城市攻坚等战术需通过军团频道统一部署。需火箭炮对车辆单位的克制效果明显,但需避免与敌方远程单位直接对抗。后期重建顺序应优先考虑防御设施和资源点,以维持持续作战能力。
400兵打造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攻守兼备的混合编队。陆军以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为主力,辅以歼击车和防空单位;空军侧重侦察与运输功能;海军则根据战场需求选择性发展。兵种等级并非越高越好,需根据实际作战场景灵活调整。例如重型坦克等级达到LV7-LV8即可应对大多数情况,而过量投入资源可能导致其他兵种发育滞后。这种动态平衡的打造思路,是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