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艇作为海战核心单位,其操作和战术运用需注意多个关键点。潜艇的伏击能力是其最大优势,深潜状态下可隐身但会降低移速,需合理把握下潜时机。鱼雷攻击虽能造成高额伤害,但开火后会暴露位置,因此建议在确保安全或集火关键目标时使用。驱逐舰是潜艇的主要威胁,其探测技能能有效反制潜艇,需优先规避或协同队友处理。
潜艇的机动性受深度影响显著,浅层移动较快但易被发现,深层隐蔽性强却行动迟缓。作战时应根据战场态势动态调整深度,例如追击时保持浅层,撤离或埋伏时切换深层。潜艇的氧气系统需时刻关注,长时间深潜可能导致氧气耗尽被迫上浮,极易成为敌方集火目标。合理规划氧气使用周期,避免在危险区域耗尽氧气。
潜艇的武器系统依赖鱼雷,装填期间会产生噪音并被敌方声呐捕捉。建议采用间歇性攻击模式,单次发射后立即转移位置,避免被锁定。鱼雷的射程和散布范围需熟练掌握,远距离射击命中率较低,最佳攻击距离为中近距离。面对敌方舰队时,优先攻击高价值目标如战略舰或航母,而非分散火力。
潜艇的生存能力与战场意识密切相关。需利用地形遮蔽声呐探测,例如靠近海底山脉或沉船残骸。敌方驱逐舰出现时,应立即中断当前行动并保持静默,必要时释放诱饵干扰追踪。潜艇单独行动风险极高,建议与舰队配合,由驱逐舰或巡洋舰提供反潜掩护。
定期修理受损模块以保证机动性,优先强化氧气系统和静音性能。指挥官技能选择应以提升隐蔽性和鱼雷伤害为主,避免华而不实的辅助能力。作战前需调整装备配置,例如携带额外氧气储备或强化鱼雷装填速度的配件。
潜艇的操作需平衡隐蔽性与攻击性,任何冒进或犹豫都可能导致战术失败。通过深度控制、氧气管理、攻击节奏和战场协作,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艇的战术价值。这些要点需在实战中反复练习,逐渐形成符合个人风格的潜艇作战体系。